序言

在大概两千年前的巴勒斯坦, 耶稣的两个门徒向一个叫做以马忤斯的村子走去。他们刚刚经历了一场重大的人生变故,因而显得无所适从。一个陌生人不识趣地凑上前来,询问他们为何如此沮丧。这两位门徒垂头丧气,因为耶稣——他们的老师暨朋友,他们曾在他身上寄托了全部的希望——刚刚被罗马人以最残忍、羞辱的方式杀害了。此时此刻,这两个门徒的心被沮丧、迷茫和恐惧占据。这个陌生人听完他们的诉苦,不仅没有安慰这两个人,反而很没有同情心地责备他们:“无知的人哪,你们的心信得太迟钝了”。

熟悉福音书的读者马上能看出,这一段叙述源自《路加福音》第24章,而这个陌生人就是主耶稣。根据《路加福音》的记载,对于这些小信的门徒,主耶稣教导他们:“基督这样受害,又进入他的荣耀,岂不是应当的吗﹖” ,祂还耐心地“从摩西五经到先知书上所有指着耶稣基督的话都给他们讲解明白了”。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他们仍旧没有认出复活后的主耶稣,但他们的内心已经变得火热。主耶稣通过对《旧约》的讲解,打开了他们的心,他们因而恍然大悟,变得平安喜乐。

读到这里时,弟兄姊妹可能和我一样,很想知道主耶稣到底谈到了哪些《旧约》里的经文?祂又是如何解释这些经文的?除了《以赛亚书》和《诗篇》里我们熟知的弥赛亚题材的经文之外,祂是如何在其他经卷(例如《民数记》)中显明祂的受难、复活、得荣耀?我们也许会羡慕这两位门徒,因为我们在读《旧约》的时候,也希望能像他们一样内心火热,希望《旧约》书卷能像《约翰福音》、《罗马书》、《哥林多前书》等我们所热爱的新约书卷一样,读起来荡气回肠。 但现实却令人沮丧——尽管很少有人承认,但一旦落实到具体的读经行动上,我们却经常区别对待《新约》与《旧约》。 现在是1月,大家可能刚开始了某个读经计划,比如麦琴计划。一开始大家可能还兴致高涨,立志今年一定要认真、完整地读一遍圣经。但到了3、4月,弟兄姐妹很有可能就会对读旧约产生消极懈怠的情绪,而这种情绪往往源于这些念头:反正新约时代的基督徒也不用献祭了,为什么我们还要研读《出埃及记》(始于第21章)和《利未记》里这些繁琐的会幕建造细节和献祭规则?《士师记》里的各种尔虞我诈感觉都要把人教坏了,我们还怎么通过读经来更新心意进而更像耶稣?《历代志》开头那冗长的家谱都快让人睡着了,而且看起来和我们的救恩并没有什么关系?如此种种,不一而足。我们虽然在理性上承认《旧约》也是神的话语,但对《旧约》的切身感受却常常可以概括为“这些是和现代基督徒生活无关的冷门知识”。在一个微信读经群里,曾经有一位姊妹抱怨《旧约》里的家谱难读。带领的弟兄开玩笑说:“这些不是考试重点,混个脸熟就行”。这个说法当然只是玩笑话,但若问及当时我读《旧约》的切身感受,其实也与这位弟兄所言并无二致。虽然我也承认“(每一卷)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提摩太后书 3:16),但倘若具体问我《旧约》里的很多内容对于当今基督徒有何启示或帮助,我确实答不上来。

但是,我们对《旧约》“无用”的直观感受是非常错误和危险的。要知道,在主耶稣受难复活后十多年的时间里,在第一卷新约经文问世以前,初代教会早已行动起来,“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主耶稣的见证”(使徒行传 1:8)。初代基督徒在主耶稣升天后至少十年的时间里,在向人传福音时,手上能用的经文只有《旧约》,但他们却能够基于《旧约》和主耶稣受难与复活的见证,宣告这位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又从死里复活的耶稣就是全人类的救赎主以及宇宙的君王。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手中只有《旧约》,也能像他们一样向这个世界传讲神整全的福音吗?纵观《新约》成书后的教会历史,也不难发现与前辈相比,我们在摄入属灵食物的时候更加挑食,而忽略了“营养均衡”。比如,现在不少弟兄姐妹一读到《摩西五经>中的律法,就选择草草掠过,而加尔文却花费了三年时间用200个讲道在日内瓦讲解《申命记》

虽然我知道《旧约》对于新约时代基督徒的重要性,但具体如何解读《旧约》的问题却一直困惑着我,直到我开始仔细查考《希伯来书》。

2017年4月,我开始在教会查经班带领查考《希伯来书》。众所周知,这是一卷频繁引用《旧约》的书卷。因此,每次为带领查经作准备的时候,我除了要花很多时间查阅《希伯来书》的相关资料,还要查阅被其引用的《旧约》经文的相关资料。让我倍感头疼的是,《希伯来书》对那些旧约经文的解读,是我在单独读《旧约》时根本无法想到的。所以,每次预备的时候,我都会在自己对这些《旧约》经文的“自然”解读以及由《希伯来书》所提供的解读之间挣扎徘徊。但是,随着这样的经历不断增加,我发现,《新约》对《旧约》的引用和解读具有一定的规律:《新约》引用《旧约》时总会把被引用的部分放在整个救赎历史的宏大图景下理解,并且在解读这些经文时都不忘指向救赎历史真正主角——耶稣基督。所以,《新约》在引用《旧约》时,总是启示了《旧约》在字面意义之上更加完整的含义(sensus pennior)。当我按照《新约》启示的这种方式来读《旧约》时,曾经枯燥的书卷也变得让人耳目一新。后来当我系统地整理《新约》对《旧约》的引用,仿佛自己也踏上了通往以马忤斯之路。

我的这次转变,看似一次彻底的范式转变(paradigm shift),但其实并没有领悟到什么新的东西,只是把之前已经认信的基要原则贯彻到底,并且摒弃了与其相冲突的释经方法。这个转变为阅读《旧约》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而钥匙就是:在《新约》的光照下,在救赎历史的图景下,以基督为中心去解读《旧约》。阅读《旧约》需要智慧,而这个智慧就在神的话语中。神不仅启示了《旧约》,而且在《新约》中就如何解读《旧约》给予了明确的指导。而领受这份智慧的前提是,我们要先让自己谦卑下来,降服在神话语的权柄下,把我们自己对《旧约》的“解读”先放在一边,谦虚地学习基督与使徒们在《新约》中所教导的对《旧约》的解读方法。在此,需要说明我们在这一系列的分享中所坚持的释经原则。

释经总原则

总原则一:以经解经

圣经是神的话语,由圣灵默示而得,并且神是永恒不变的,所以祂的话语绝不可能前后冲突。神的启示是渐进展开且前后一致的(bear with me,这句话在这个系列里会重复至少50遍)。我们经常说圣经是全备的:神的话语不仅仅是我们信仰的最高准则,也是指导我们解读圣经的最高权威。因此,解读圣经最好的方法就是以经解经。而启示的渐进性使得《新约》对《旧约》的解读成为我们理解《旧约》最好的引导。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受死与复活是整个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这个事件发生之前的先知都在为基督的受死与复活作见证,而十字架则是旧约谜底揭晓的一刻。我们都有这种经验,看一部伏笔埋得很好的小说或电影时,只有在谜底揭晓那一刻,我们才突然明白此前各种情节作为伏笔的意义,甚至有可能因此而改变对那些情节的看法。主耶稣的受难与复活就是救赎历史的最高潮,是揭晓之前所有事件的意义的一刻。这也是为何《路加福音》第24章通往马忤斯之路的事件发生在耶稣受难并复活以后:祂的受难复活揭开了这世上最大的奥秘,因而只有在此之后,信徒才有可能在圣灵的光照下,领悟神在《旧约》所要传递的整全的福音。就如华菲德(B.B Warfield)所言:“《旧约》就如同一间有各种家具但光线昏暗的卧室。一束光线照进房间并没有增加房间里的东西;但是这束光使我们看清了之前没有看到的和只能模模糊糊看到的东西。”新约作为神更加全面的启示,就是这束光,它并没有改变旧约的启示,但为我们更加准确地理解旧约提供了一个“高倍放大镜”。

天道书楼把改革宗神学家毕尔(G.K. Beale)的著作“Handbook on the New Testament Use of the Old Testament: Exegesis and Interpretation翻译出版了,中文标题为《与新约作者读旧约:实践篇》,这个书名的翻译太巧妙了!因为我们研究《新约》作者对《旧约》的引用,一方面是看到神的信实,看到神是如何完美地在基督身上成就祂的应许;另一方面也是跟随《新约》作者学习解读《旧约》的方法——这是圣灵启示的方法,因此也是最可靠、最权威的方法。

总原则二:以基督为中心

当我们确认了“以经解经”的总原则,下一个问题就是,《新约》里到底蕴含了哪些解读《旧约》的原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耶稣基督和众使徒的教导。

基督的教导

除了文章开头所引用的,复活后的耶稣在通往以马忤斯之路上向两个门徒显现,祂也在随后向其他门徒显现。祂教导门徒:

路加福音 24:44-47 耶稣对他们说:‘这就是我从前与你们同在之时所告诉你们的话说:摩西的律法、先知的书,和诗篇上所记的,凡指著我的话都必须应验。’ 45 于是耶稣开他们的心窍,使他们能明白圣经, 46 又对他们说:「照经上所写的,基督必受害,第三日从死里复活, 47 并且人要奉他的名传悔改、赦罪的道,从耶路撒冷起直传到万邦。

这一段经文简明扼要地道出了主耶稣的“旧约神学”:

  1. 主耶稣直接宣告了祂才是《旧约》的主角。犹太人把《旧约》分为《妥拉》(Torah,即《摩西五经》)、《先知书》(’im)和《文集》(Kh’tuvim),因此,耶稣说“摩西的律法、先知的书,和诗篇”即指整本《旧约》。主耶稣因而指出,祂在出现在《旧约》的每一部分,并非只有在那些关于弥赛亚的预言中。在约翰福音5:46-37中,主耶稣甚至下了一个更强的判断,祂说“你们如果信摩西,也必信我,因为他书上有指著我写的话。 你们若不信他的书,怎能信我的话呢?”。 换而言之,相信《摩西五经》的人一定会相信祂;而那些不相信祂的犹太人,其实压根连《摩西五经》都不信。既然整本《旧约》都在谈论祂,那么当这位《旧约》的主角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如果自称相信《旧约》的人却不相信祂,那只能说明他们连《旧约》也不信。
  2. 主耶稣并非在复活以后才告诉门徒整本《旧约》都在谈论祂自己。他说“这就是我从前与你们同在之时所告诉你们的”。这些东西在受难之前就已经教导给门徒了,但门徒并没有明白。这并非门徒缺乏慧根,而是因为当时主耶稣还没有受难和复活,神无限荣耀的救赎计划的终极谜底还没有被揭开,众门徒是无法理解《旧约》完全指向耶稣的。
  3. 《新约》与《旧约》在宣讲相同的主题。“照经上所写的,基督必受害,第三日从死里复活,并且人要奉他的名传悔改、赦罪的道,从耶路撒冷起直传到万邦。” 请注意,此时基督刚刚复活,所以主耶稣说的“照经上”所写的,指的是《旧约》。 我们在《新约》里所传讲的悔改、因主耶稣使罪得赦免以及大使命并不是《新约才有的,而是旧约里的先知就在传讲的。耶稣受难、复活与基督徒向万邦传福音的大使命这些新约的主题不是因为犹太人拒绝了主耶稣,神“被迫”启动“Plan B”,而是在神全盘的救赎计划中命定,并且也是《旧约》的主题,只不过,只有到了《新约》,这些启示才变得直接明了。 Again,《旧约》与《新约》是渐近展开且前后一致的。《旧约》与《新约》作为整体绝不可割裂开来,一本给犹太人,一本给基督徒。整本《旧约》都在为耶稣基督的到来作准备,它的每一页都指向了耶稣基督,不相信基督也就不相信旧约;真正相信旧约的以色列人,也会在主耶稣受难复活那一刻拜倒在基督的荣耀与主权下。

因此,耶稣在他复活后向门徒显现非常明确地告诉了门徒:《新约》与《旧约》在以不同方式诉说着同样的一个以基督为中心的救赎故事。

使徒的教导

在主耶稣之外,众使徒又是如何教导我们研读《旧约》的呢?

首先,让我们来察看从小在传统犹太拉比的教育下长大的使徒保罗是如何对他的犹太同胞传福音的:

 使徒行传 17:2-3 保罗照他素常的规矩进去,一连三个安息日,本着圣经与他们辩论,3 讲解陈明基督必须受害,从死里复活;又说:“我所传与你们的这位耶稣就是基督。

请注意,使徒保罗是本着《旧约》来和犹太人辩论的,他根据基督的启示,要纠正犹太人对《旧约》长期以来的曲解。而保罗所宣讲的核心的信息正是《旧约》的主题:基督要受难并从死里复活——而耶稣就是这位犹太人等待了几千年的弥赛亚。

而在面对犹太人的政治领袖亚基帕时,保罗对他自己一生所传讲的信息做了如下总结:

使徒行传 26:22-23 然而我蒙神的帮助,直到今日还站得住,对著尊贵、卑贱、老幼作见证;所讲的并不外乎众先知和摩西所说将来必成的事, 23  就是基督必须受害,并且因从死里复活,要首先把光明的道传给百姓和外邦人

使徒保罗指出,他所传讲的,“并不外乎众先知和摩西所说将来必成的事”。而“众先知和摩西”这个短语已经囊括了《旧约》所有的作者。而这些《旧约》作者所指向的核心主题就是:“基督必须受害,并且因从死里复活,要首先把光明的道传给百姓和外邦人”。保罗简单明了地告诉我们,《旧约》作者和《新约》作者传递的是一致的信息:耶稣的受难与复活,以及耶稣基督的福音要传至万邦。

而在面对哥林多的非犹太基督徒时,保罗说:

哥林多前书 2:2 因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

使徒保罗的意思当然不是说他只传讲耶稣基督和祂钉十字架的事,而是指出,这是整个救赎历史的最高潮,其背后是包括《旧约》历史在内的神恩典的救赎计划。总之,使徒保罗不论是面对犹太人还是外邦人,都传递了清晰且一致的信息:耶稣基督是救赎历史的中心,也是《旧约》信息所指向的中心。

然后,再让我们来看看使徒彼得。这位犹太人的使徒,在给散居的犹太基督徒的信中写到:

彼得前书 1:10-12 论到这救恩,那预先说你们要得恩典的众先知早已详细的寻求考察, 11 就是考察在他们心里基督的灵,预先证明基督受苦难,后来得荣耀,是指着什么时候,并怎样的时候。 12 他们得了启示,知道他们所传讲的一切事,不是为自己,乃是为你们。那靠着从天上差来的圣灵传福音给你们的人,现在将这些事报给你们;天使也愿意详细察看这些事。

使徒彼得告诉我们,《旧约》时代的先知详细地寻求考察他们自己以及别的先知的预言,只有一个目的:想知道圣灵启示他们的关于基督受难、复活、得荣耀的事件会在什么时候、以及如何发生。可见,《旧约》先知从来没有“失焦”!彼得还明确指出,在那些《旧约》先知的心中,已经预期到《新约》时代的基督徒能够从他们的预言中获益;而且,这个以基督为中心的救赎计划是如此荣耀,以至于天使都在详细查看。

《旧约》和《新约》的有机联系就像橡树种子和橡树的关系一样。种子和树当然看起来大不相同,但橡树的种子并不会长成苹果树。当植树者把橡树种子埋入地里,虽然不知道橡树长成会长多高、长成什么形态,但他们知道这些种子将长成高大挺拔的橡树。《旧约》众先知虽然并不完全知道基督受难复活的全部细节,但是他们在写作《旧约》时,心中的种子就是基督会降世为人、在十字架上受难、从死里复活得荣耀,并且祂的福音要在全世界被传扬。

综合基督和众使徒对于《旧约》的教导,我们发现基督和众使徒给出了完全一致的信息:《旧约》所传达的信息都指向耶稣基督,就是耶稣基督的受难与复活,以及祂的福音要传遍地极。

《旧约》的全部的应许都指向基督,且都在基督身上得以实现

当我们确认了在新约的光照下解读旧约的原则,并且确信新约告诉我们旧约传讲了和新约一样、完全指向耶稣基督的救赎信息后,下一个问题是:我们具体该如何做,才能从《旧约》中传讲基督?

从《旧约》中传讲基督需要我们抓住救赎历史的主线。而这根主线,就是神的应许:祂对亚当的应许、对诺亚的应许、对亚伯拉罕的应许、对雅各的应许、对大卫的应许、以及在耶利米书 31:31-33中所应许的新约。关于神的应许,使徒保罗斩钉截铁地说:

哥林多后书 1:20 神的应许,不论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藉著他也都是实在的(实在:原文作阿们),叫神因我们得荣耀。

在这一节经文中,使徒保罗明确指出,“神的应许,不论有多少”,都藉着基督得以实现。因此,在实践层面,从《旧约》中传讲基督必须把握住以下几点: 1. 《旧约》的应许是如何都指向基督的? 2. 旧约里的应许是如何都藉着基督得以实现的?这两点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神的应许是《旧约》的主线之一,而这些应许,无一例外,都在主耶稣身上得以实现。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亚伯拉罕之约,这是经常引起误解的一个应许。 目前在教会里非常流行的一个错误教导是亚伯拉罕之约是给犹太人的应许。但是很抱歉,使徒保罗在《加拉太书》中很明确的告诉我们,亚伯拉罕之约百分之一百地在基督身上实现了。

当我们采用“以基督为中心的救赎历史的视角”来解读《旧约》,就会发现,《旧约》与《新约》有着和谐一致的对应关系:《旧约》里的异象、宣告、应许、预言、各种人物事件的预表、以及摩西的律法都和基督徒的救恩与成圣有着直接的对应,而联结的桥梁则是耶稣基督。就如同改革宗神学家Jason DeRouchie最近发表在Themelios的文章中用下图表现了新旧约之间如何通过基督而形成的紧密关系。 

加拉太书 3:16 所应许的原是向亚伯拉罕和他子孙说的,神并不是说“众子孙”,指着许多人;乃是说“你那一个子孙”,指着一个人,就是基督。

“以经解经”是基于“圣经无误”的教义所自然推论出的释经方法;而“以基督为中心的解经”则是耶稣与使徒所教导的释经方法。这两个原则虽然不可能被那些拒绝圣经无误的自由派“神学家”所接纳,但却应该是所有基督徒必须坚守的原则。遗憾的是,在面对《旧约》的解读时,一些福音派的牧者也拒绝根据《新约》解读《旧约》,不接受“以经解经”原则与“以基督为中心”原则。例如,美国牧师约翰.麦卡瑟(John MacArthur)在接受Ben Shapiro采访时说:“如今基督教里非常流行用《新约》解读《旧约》,这是错误的。因为那样的话,《旧约》里就没有人能够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那样《圣经》就不是启示,而是在制造谜团( obfuscation)。《旧约》就变成一堆谜题了。有人说在解读每一部分《旧约》时,都应该把基督放入其中,使用基督为中心的释经方法,这也是错误的, 你要考虑作者的(原始)意图。”(“It is very popular in Christianity today to say the Old Testament is interpreted by the New Testament. That is not true. Because if that is the case, then nobody in the Old Testament had any idea what was going on…that is not revelation, that is obfuscation. Well, that is just a pile of riddles. Other people say you have to superimpose Christ, a chronological hermeneutic over every part of the Old Testament. That is not true either. There is the authorial intent.”)毫无疑问,麦卡瑟牧师为释经式讲道在美国的推广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在这个释经原则上,却大错特错。在《新约》的光照下解读《旧约》,以及“以基督为中心的解经”不仅不会使《旧约》变成谜团,恰恰相反,这两个原则为我们正确理解《旧约》提供了必需的亮光。我们之所以觉得《旧约》变成了谜团,是因为我们本身的罪性和有限性使我们“油蒙了心”。我们恰恰需要圣灵的光照与《新约》的指引才有可能准确理解《旧约》。如果我们发现《新约》对《旧约》的解释和我们对《旧约》的自然解读有所不同,我们首先应该在神的话语前谦卑下来,尊重神对祂自己话语的“最终解释权”;而《旧约》作者的原始意图,如之前引用的彼得前书1:10-12所言,本就是以基督为中心的。我们一介罪人,切莫自作聪明,觉得自己比圣灵更懂先知的心了。

我们要在神的话语下“心意更新”,而这不仅仅包括如何用《圣经》的视角看待外部世界和我们的内心世界,也包括如何通过以《圣经》启示的方法来解读《圣经》。解经方法一旦脱离了“以经解经”的原则,就会用人的标准和方法取代神话语的权柄,为私意解经打开大门;而脱离了“以基督为中心”的解经,则离开了“按正义分解神的道”的基石。因此,在这个系列的文章中(以及本事工所有的文章中)我们都将尽力持守“以经解经”和“以基督为中心”的原则。

应用举例:麦基洗德

麦基洗德的例子可以说是在《新约》的光照下解读《旧约》、以及以“基督为中心”解经的一个极好例子。麦基洗德在《旧约》中只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在《创世记》,另一次是在《诗篇》第110篇。麦基洗德在《创世记》中的出现非常神秘:在亚伯拉罕杀败基大老玛及其三个同盟后,麦基洗德带着饼和酒出来迎接亚伯拉罕和他疲惫的随从,他以至高神的名义赐福亚伯拉罕,称颂神让亚伯拉罕打了胜仗(创世记14:18-20),从此以后,他就再也没有在旧约中出现过,直到《诗篇》第110篇,这位神秘人物再次闪亮登场——

诗篇 110:4 耶和华起了誓,决不后悔,说:你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永远为祭司。

如果我们只关注《旧约》,那么在读到《诗篇》110:4 时,很可能会一头雾水:《诗篇》第110篇是比较明显的弥赛亚主题的经文,但麦基洗德什么时候成了祭司?祭司制度不是在摩西律法里才确定的吗?祭司不是只能出于利未支派吗?《创世记》49章明明说了弥赛亚会出自犹大家?这个犹大家的弥赛亚怎么又成了祭司了?还有这个麦基洗德的等次又是什么呢?

直到《希伯来书》第7章,这些问题的谜底才揭晓。原来,有两个等次的祭司职分:一个是在《旧约》中反复出现的,“亚伦等次”的祭司,是按照血缘的;另一个是“麦基洗德等次”的祭司,则是由神亲自拣选的。“亚伦等次”的祭司是民族性的;而“麦基洗德等次”的祭司是普世性的。“亚伦等次”的祭司是顺服于王权的;而麦基洗德本身就是“仁义王”。“亚伦等次”的祭司是暂时的;而“麦基洗德等次”的祭司是永远的。摩西在写《创世记》时,已经通过对麦基洗德的记叙,表明还有一个优于“亚伦等次”的祭司职分的存在,而这个职分会被主耶稣永远继承;在大卫写下弥赛亚主题的《诗篇》第110篇时,更进一步阐明了弥赛亚会继承麦基洗德的祭司职分,成为永远的大祭司。理解了这一点,也就更容易理解《旧约》里为何要花大量篇幅去详细记载献祭制度。因为神是绝对公义的,我们的罪必然要被审判;献祭所宰杀的牛羊尽管无法除去我们的罪孽,但预表了那位真正担当我们罪孽的无罪羔羊,如《希伯来书》第十章所言:

希伯来书 10:10-12  10 我们凭这旨意,靠耶稣基督只一次献上他的身体,就得以成圣。 11 凡祭司天天站着侍奉神,屡次献上一样的祭物,这祭物永不能除罪。 12 但基督献了一次永远的赎罪祭,就在神的右边坐下了。 

当我们依照这两个原则解读时,我们发现,虽然《创世记》、《诗篇》第110篇、以及《希伯来书》三卷书分别由三个作者完成,且写作时间前后间隔了500到1000年,但是,这些经文传达了一个渐近展开且前后一致的主题:主耶稣作为完美的大祭司为我们一次献上了完美的祭,我们因着主耶稣的救恩而得以与神和好。并且,“他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他没有犯罪”(希伯来书 4:15)。因此,我们在天上有一位大祭司,祂能够体恤我们所有的软弱。当我们软弱时、怀疑时、犯罪时,请不要试图逃避基督、靠着自己的力量“振作”起来,而是“坦然无惧的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希伯来书 4:16)。麦基洗德不再是一个和我们无关的神秘人物,他所预表的主耶稣的大祭司职分涉及到“罪人如何与神和好”、“基督徒若因软弱犯罪是否还有回转的可能”等一系列基要教义和实用教牧问题。

一旦脱离了“以经解经”和“以基督为中心”这两个原则,我们就失去了理解《旧约》中关于麦基洗德所必需的亮光,从而陷入各种虚妄的错误。典型的例子就是几千年来无数学富五车、博闻强识、受人尊敬的犹太拉比对麦基洗德的各种玄学式的“解读”。毫无疑问,这些解读无一例外都是错误的,正是因为他们拒绝了《新约》的光照,拒绝了主耶稣在救赎历史中的核心地位。他们虽然对《旧约》熟读能颂,但却无法正确解读《旧约》,这并非由于学识浅薄或智力欠佳,而在于他们悖逆顽梗的心不愿意降服在主耶稣的权柄下。这就如同一个坚定地相信“地球是正方形的”的人反反复复读一本地理课本,觉得自己已经融会贯通了一般荒诞。诚如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后书》所言:

哥林多后书 3:15-16 然而直到今日,每逢诵读摩西书的时候,帕子还在他们心上。 16 但他们的心几时归向主,帕子就几时除去了。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以经解经”和“以基督为中心”的解经原则对于“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尤其是准确理解《旧约》)的必要性。当然,麦基洗德的例子是相对简单的应用,在这一系列的分享中,我们将继续依照着两个原则,在《新约》的光照下,走上我们的通往以马忤斯之路——从《旧约》中发现基督。在本系列的下个分享中,我们将讨论如何通过预表来发现旧约中的基督。

参考文献